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不顧中方的強烈反對與警告,于8月2日執意竄訪中國臺灣地區,引發一系列嚴重后果。隨后,中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涉及外交、軍事、經濟等多領域。
8月10日,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這是中國政府第三次發表涉臺白皮書,進一步重申“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事實和現狀,展現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追求祖國統一的堅定意志和堅強決心,闡述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新時代推進實現祖國統一的立場和政策。此前,1993年8月、2000年2月,中國政府先后發表了《臺灣問題與中國的統一》《一個中國的原則與臺灣問題》白皮書,曾全面系統闡述過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和有關政策。
佩洛西竄臺事件對中美關系和臺海局勢會產生怎樣的影響?《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為何此時發表、釋放哪些關鍵信息?8月12日,《中國新聞周刊》就此獨家專訪了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副會長孫亞夫。
孫亞夫。攝影/本刊記者 盛佳鵬
蔡英文當局的“維持現狀”
建立在“臺獨”主張的基礎上
中國新聞周刊:對于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竄訪中國臺灣地區的行為,你如何看?
孫亞夫:佩洛西竄訪臺灣地區確實是一件非常惡劣的事情,產生的影響也非常惡劣。她違背了一個中國原則,挑戰中國的主權,破壞中美關系的政治基礎,是對中國政府和人民一次非常嚴重的挑釁。
我認為這件事絕非個人行為,也不是孤立的、偶然的事件,而是在美國特朗普、拜登兩屆政府都把中國作為美國的戰略競爭對手,進行圍堵、遏制、打壓的背景下發生的,實際上反映了美國的戰略意圖,是美國打壓、圍堵、遏制中國戰略的一部分。
此舉在臺灣地區當然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會誤導臺灣民眾認為美國會堅定地支持臺灣;在國際社會上,主要是在美國及其盟友國家產生一種帶頭作用,以后會不會出現連鎖反應,值得警惕。
這里面有一個問題,即美國官方認為民進黨當局領導人蔡英文是主張維持現狀的,而中國大陸的行為是“欺負”蔡英文。佩洛西也聲稱其臺灣之行是“表達對臺灣的支持”,并表示她沒有說支持“臺獨”。
這個問題必須挑出來說清楚。民進黨有“臺獨”立場,有“臺獨”目標,蔡英文雖然說維持現狀,但是維持的是什么現狀呢?是主張“臺灣是一個主權國家”,在這個“臺獨”主張的基礎上維持所謂現狀。實際上是用維持現狀以利于其統治,以利于爭取西方輿論的支持。
蔡英文上臺以后,民進黨當局頑固堅持“臺獨”立場,尤其是頑固堅持“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的謬論。這種情況下,我們當然要從很多方面表示反對。大陸方面不同主張“臺獨”的政黨、政權進行交往,也是理所當然的。
蔡英文、民進黨堅持“臺獨”立場,不接受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而美國卻支持這樣一個黨和政權,還要幫其整頓軍備,策劃武裝臺灣,這就是支持“臺獨”,是非常清楚的。因此佩洛西竄訪臺灣一事造成了非常惡劣的影響,也會留下很多嚴重后果。
要明確一點:
要和平,那就不能要“臺獨”
中國新聞周刊:針對佩洛西竄臺,中方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你如何評價這些措施發揮的作用?有些西方國家指責中國“反應過度”,你如何看?
孫亞夫:有挑釁就有反挑釁,有干涉就有反干涉,所以我們針對佩洛西竄訪臺灣采取了很多反制措施。這并非僅針對佩洛西個人,而且還針對美國干涉勢力和“臺獨”勢力,針對美國一直圍堵、打壓、削弱中國。這一系列反制措施,產生了幾方面重大影響。
第一,佩洛西竄訪臺灣激起中國人民極大的義憤,我們采取的反制措施也得到大陸民眾高度一致的支持。在此過程中,人民表達了對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所采取行動的堅定支持,也為打擊“臺獨”勢力和打擊外國干涉勢力感到自豪與高興,這就是一種“民氣”。我們講“民氣可用”,就是指人民反對“臺獨”、支持國家統一,這是一種偉大的力量。
第二,這次反制措施是多方面的,涉及政治、經濟、外交、法律及軍事等,是必要的,效果也是很好的。人民會看到黨中央在這次反制中的決策部署指揮做得很好,有理、有利、有節,該不動的時候就不動,動起來則雷霆萬鈞,“動于九天之上”。這會讓人民感受到黨和政府有很高的領導水平,值得信賴支持。
第三,解放軍的一系列軍事演訓行動顯示了我們確有在臺灣及其周邊海域制空制海的能力。
這些軍事行動打破了臺灣當局還在幻想的所謂“臺海中線”和他們所謂的“領!薄邦I空”。雖然臺灣和大陸尚未統一,但是臺灣是中國的領土,臺灣地區所謂的“領!薄邦I空”,就是中國的領海、領空。這次我們用反制行動證明了這一點,各種力量抵近臺灣形成合圍的狀態,說明我們確實有聯合封控的能力、海上和空中打擊的能力,以及區域拒止的能力,其產生的作用和影響是非常深遠的。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國家發展起來,力量壯大,能力提高,F在走到這一步是一個巨大的歷史性進步。對我們這些長期從事對臺工作的人來講,過去就想著國家什么時候能具備這種能力,現在我們看到了這種夢寐以求的景象。
第四,這次反制用一種“臺獨”勢力、外國干涉勢力能夠聽得懂、能夠受到驚醒的語言,來證明臺灣就是中國的領土,解決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不容臺灣被“臺獨”勢力分裂出去,也不容解決臺灣問題受外國勢力的干涉。這在以前、現在和以后都是非常重要的。
俄烏沖突發生后,國際上有一種不符合實際的看法,認為我們可能要武力收復臺灣,要武裝進入臺灣了,這當中就出現了一些詞,例如“入侵”“侵略”“并吞”。如果我們成了 “入侵者”“侵略者”“吞并者”,那就成了“臺灣是個主權國家”。這是非常要不得的。
我想也許有很多外國人不知道臺灣是中國的領土,不了解臺灣的歷史,所以不清楚解決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我們以前、現在和今后都要反復講臺灣是中國領土,講解決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制定解決臺灣問題的方針、原則、政策的基石。因為臺灣是中國的領土,所以臺灣必須和大陸統一;我們反對任何“臺獨”分裂行為,絕對不能容忍任何人、任何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中國分割出去;我們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臺灣雖然還沒有和大陸統一,但是它還是和大陸同屬一個中國;解決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不容也不受任何外國勢力干涉;我們鞏固國際社會承認一個中國的局面,用一個中國原則處理臺灣對外活動包括其參加國際組織活動的問題。這一切都來源于一個基礎,即臺灣是中國的,不是外國的。這次我們用實際行動來說明了這個事實——臺灣是中國的領土。以后我們還要經常講。
第五,臺灣地區民眾這次會從我們的反制當中受到教育,會認識到“臺獨”這條路不能走,會引起戰爭,會使臺灣陷入滅頂之災;還會知道美國人是靠不住的,臺灣當局想依賴美國來救命,但它幫不上忙。
反制行動后,我也一直在收集一些臺灣人士、臺灣民調的情況,從這方面來講,我們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臺灣民眾不認同佩洛西竄訪的比例較高,認為“‘臺獨’會引起戰爭”的比例較高。當中也可以看到臺灣民眾雖然對臺灣的前途、兩岸關系的前途有很多各種各樣的看法,但有一點是共同點,就是臺海要和平。要和平,那就不能要“臺獨”,這一點是需要明確的。
臺灣主張統一的人士,包括政治人士、軍事人士,還有一些著名的學者,他們抨擊蔡英文的政策,講美國人在誤導臺灣,講要看到大陸的發展、看到大陸軍事力量的壯大等等。他們都是有識之士。
第六,我們對佩洛西竄訪臺灣地區的反制,揭示出美國掏空一個中國原則為其帶來的后果。拜登政府現在已經形成一套對華政策,最主要的目標是把中國看作世界上唯一有意愿而且有能力來挑戰國際秩序的國家。挑戰什么國際秩序?就是美國主導下的國際秩序、美國霸權下的國際秩序。美國一直有霸權意識,把發展起來的中國當成最主要的對手、最嚴峻的挑戰,所以傾全力圍堵、打壓、遏制。在臺灣問題上比以前更加“以臺制華”,不管是賣給臺灣武器的次數、美臺實質關系的提升,美臺一些官方往來的出現和層級提升,還是幫助臺灣“以武拒統”,確實都比以前更嚴重。
同時,拜登政府又想避免美國對華競爭最終導致一場同中國的戰爭,所以他們有一個想法叫“護欄”,用來避免美國對華戰略競爭演變成戰爭,在“護欄”里則要跟中國進行激烈的競爭。
美國這個“護欄”是什么?不能光是個愿望,必須有一些政策界限。在臺灣問題上,掏空一個中國原則,實際上就是將所謂“與臺灣關系法”和對臺“六項保證”凌駕于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之上,用他們的這兩份文件閹割中美三個公報中的原則和規定,于是他們的“護欄”就產生了很多漏洞。這次佩洛西一腳就把拜登政府的“護欄”踹了個大洞,傷害了中國,也對美國自己造成損害。
所以說,佩洛西竄臺是對中國政府和人民一次嚴重的挑釁,也是外國勢力對臺灣問題的嚴重干涉。挑釁在前,反制在后,我們的反應一點都不過度,而且在反制過程中,有一些地方還是有所克制的?偟膩碚f,這確實是一場霸權與反霸權、干涉與反干涉、分裂與反分裂的重大斗爭。我們經過堅決的、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取得了重大勝利。
堅持和平統一,
非和平方式是最后的選擇
中國新聞周刊:8月10日,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為什么需要這樣一份白皮書?其中有哪些關鍵信息?
孫亞夫:前兩份涉臺白皮書發表于1993年和2000年。這么多年來,臺海形勢在發生變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如何進行對臺工作,怎么推動兩岸關系發展、推動國家和平統一?這就需要一份指導性的文件,F在有了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此次白皮書是圍繞著新時代的特征和相當一段時間的臺海形勢來發表主張的,是中國政府要對人民、對國際社會講的話。
在佩洛西竄臺、我們對“臺獨”勢力和外部勢力的干涉進行了一場重大斗爭之后,白皮書的發表正當其時。
白皮書花了很長的篇幅講臺灣是中國的領土,這是一大特點,也是深具用心的。臺灣問題遷延的時間久了,但時時刻刻都不要忘記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要維護臺灣是中國領土一部分的地位不被改變,不僅要讓臺灣民眾,也要讓國際社會,都認識到這一點。
白皮書整體上表達的重要信息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現在還是堅持和平統一的,還是繼續執行和平統一方針政策的。
當然由于形勢的變化,由于“臺獨”現實危險性的升高和外部勢力干涉強度的加大,我們必須在軍事方面做好準備,要表達我們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會被迫使用武力方式和其他必要措施。這次白皮書里有一句話,即“非和平方式將是不得已情況下做出的最后選擇”。已經講到“最后選擇”了,就是到了那個時候已經沒有別的選擇了,最后才選擇使用武力和采取斷然措施。此前我們還是爭取和平統一。即便現在我們具備軍事封控臺灣的能力,仍然努力爭取和平統一。這就是我們的態度。同時,這也表達了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對解決臺灣問題更加充滿信心。
總體來說,這次白皮書要告訴人們,在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總體方略指導之下,我們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中國新聞周刊:民進黨當局頑固堅持“臺獨”立場,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導致兩岸關系陷入僵局。我們應該如何打破這種局面,推動兩岸關系向前發展?
孫亞夫:我覺得還是要大力開展交流,這是很重要的。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1月2日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講話中鄭重倡議,要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就兩岸關系和民族未來開展廣泛深入的民主協商,就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達成制度性安排。
按照這個倡議,如果大陸方面推出各界有代表性的人士,臺灣也能夠推出各界有代表性的人士,不單有主張統一的臺灣人士,也有主張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人士,大家來商量。議題可以很寬,是有關兩岸關系未來和民族前途的問題。通過一個有形的平臺進行對話,去尋求解決實際問題的一些辦法。
在統籌兩個大局中
進行思考、作出判斷
中國新聞周刊:佩洛西竄臺事件是否導致臺海局勢發生重大變化,是否會加速中國統一進程?
孫亞夫:臺灣問題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解決臺灣問題也是一個復雜艱巨的任務,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新老矛盾交織,二是內外因素交織。新老矛盾有我們跟蔣介石、跟國民黨的矛盾,也有我們跟民進黨的根本對立;內外問題是既有臺灣自身的問題,還有美國這樣的域外勢力問題。臺灣問題就是在美國干預下造成的國共內戰的延續。中國和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的較量是什么?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同第一大經濟體之間的較量,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同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之間的較量,是兩個核大國之間的較量。這是十分復雜艱巨的。
最終臺灣問題的解決還是要靠實力、靠政策,最主要的、起決定作用的還是實力,就是要使臺海形勢基本格局中的力量對比發生變化,而且是越來越有利于中國大陸的變化。
現在很多人都講我們在西太平洋一線,在臺灣及其周邊海域,已經具有局部優勢了。確實是我們的力量越來越大、越來越接近美國了。我們現在的經濟總量是美國的百分之七十幾了,是臺灣地區的22倍,我們的軍事、金融、科技力量也都在提升,但是美國的力量還是很大的。
我們此次在軍事封控臺灣島的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總體態勢、裝備水平和技術能力,會促進形成新的戰略態勢,會大大有利于中國統一進程,但是不會因為這么一次行動一下子就加速推進。中央還是會從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統籌考慮問題。很可能還是要一個回合一個回合地較量下去,直到取得完全的勝利,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
中國新聞周刊:你如何判斷此次事件之后兩岸關系的走向?
孫亞夫:從大的方向上來說,民進黨當局并不會就此放棄“臺獨”立場,特別是放棄“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的主張,而接受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美國也不會一下子就放棄遏制中國的戰略圖謀,也不會放棄“以臺制華”的策略。所以我們要繼續堅持國家統一的方向和國家統一的努力,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臺獨”。這種情況下,臺海形勢中的基本矛盾都還在,而且各種矛盾會更聚焦,對抗會更尖銳,局面也會更復雜。
我們促進祖國統一的能力和努力都更強了,相對的,“臺獨”勢力的抗拒會更厲害,美國對中國統一和發展的阻礙和遏制也會更強。這是現在的總體態勢。
我們推動祖國完全統一的進程取得了很大進展,但也遇到很多困難和挑戰。這時候我們更應該體會到,臺灣問題的解決及解決過程,關系中國的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至深且巨,如果處理不好,會遇到很大的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加強學習,增強戰略思維和戰略自信,保持戰略定力。要堅決聽從黨中央的指揮,擁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貫徹中央對臺大政方針,貫徹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團結一致,整齊步伐,做好實際工作,為兩岸關系發展和祖國統一大業做出實實在在的努力。
作者:路梅 朱賀